高等教育中的制度暴力(institutional violence)

制度暴力(institutional violence)指的是一种不依赖于直接的身体暴力,但通过制度化的规则和结构对个体或群体施加控制、压迫或不公平待遇的隐性暴力形式。在高等教育中,制度性暴力指的是通过系统性的规则、结构和文化对学生实施隐形的压迫,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过度的学术压力、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和受限的申诉渠道,使学生的自我表达、心理健康和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损害。

学术压力是制度性暴力的重要表现。许多大学通过GPA和排名等单一标准评估学生,这不仅忽视了个体的多样性,还加重了心理负担,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这种“成绩为先”的体制压迫了不适应高强度学习的学生,使他们难以在系统中找到归属感。

资源分配不均也加剧了高等教育中的制度性暴力。优质教育资源往往向少数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倾斜,使得来自弱势背景的学生在教育起点上处于不利地位,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受教育机会。这种资源不平等无形中剥夺了部分学生公平竞争的权利。

当学生权益受到侵害时,制度暴力还会通过复杂的申诉程序、缺乏支持体系和师生权力不平衡等方式表现出来。

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在处理学生申诉和投诉方面缺乏透明、高效的机制。当学生因学术问题或不公平待遇受到侵害时,申诉渠道可能过于复杂、冗长,或者缺乏对投诉的公正调查,这种繁琐的程序无形中阻碍了学生表达自己的权利。此外,申诉流程的复杂性可能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放弃维权,这种隐性的机制就是制度性暴力的表现。

当学生遇到权益被侵害的情况时,理应获得心理、法律或学术上的支持。然而,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在缺乏有效支持体系例如心理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服务的稀缺,使得学生在维权时感到孤立无援。没有充足的支持资源,学生面对制度的不公时容易受到更大的心理打击,陷入孤立无助的状态,这种剥夺性的不作为也是制度性暴力的一种表现。

在许多高校中,学生会或相关组织应当扮演帮助学生维护权益的角色,但由于受到学校管理的限制,这些学生组织可能无法真正发挥效用。学校往往对学生组织的管理施加严格控制,使其在处理学生诉求时受到限制。这种对学生自我管理和发声渠道的压制无疑构成了制度性暴力,使得学生难以团结应对不公正待遇。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和管理人员往往拥有绝对的权力,学生在面对学术不公时容易受制于这种权力不对等。当学生权益因教学安排、评分不公或导师压迫等问题受到侵害时,学校制度通常倾向于维护教师的利益或声誉,而非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估。这种倾向性的保护和无视学生诉求的机制,加剧了学术权力的不平衡,导致学生在学术维权过程中无处发声。

当教育机构在制定或调整与学生相关的政策时,学生对于制度改革的参与度较低或完全缺席,往往无法反映出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意见。这种对学生声音的排斥,导致制度性改革忽视了学生的权益和福利。学校通过这种方式剥夺了学生作为政策受益者和受影响者的参与权,使得教育制度的设计更倾向于上层管理的利益,而非为学生服务。

通过参考以下措施,教育机构可减少或避免体制性暴力:

  1. 多元和包容:创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校园文化,尊重不同背景和观点。
  2. 透明政策:制定和执行透明、公正的政策,确保所有学生和员工都受到平等对待。
  3. 教育和培训:提供关于偏见、歧视和暴力预防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意识。
  4. 支持系统:建立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包括辅导、咨询和申诉渠道,帮助受影响的人。
  5. 持续评估:定期评估和改进政策和实践,确保它们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总结来看,为推动更公平和包容的教育环境,高校需要在政策制定中倾听学生声音,提供支持性资源,并简化维权途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教育体系的长远进步。

点击【经验分享】,了解更多关于学习、行业与职业资讯。

Wendy 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