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新题精选:天气模式 (Weather Patterns) | 应用数学

哪个例子最好地说明“应用数学(Applied Mathematics)”的概念? 答案:B) 

天气预测依赖于对大气系统的数学建模,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 偏微分方程组求解问题。应用数学在其中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

  • 建立物理模型(流体力学、热力学、气压变化等)
  • 数值计算与模拟(求解方程)
  • 优化与误差分析(数据同化、预报校正)
  • 统计学与机器学习(提高预测精度)

1.0 天气预报中主要使用了哪两类模型?

1.1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 

这是天气预报的核心方法,基于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如流体力学、热力学、质量守恒等)建立出一整套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组这些方程描述了大气中空气的流动、温度变化、水汽转换等现象。

由于这些方程非常复杂,无法手动求解,因此需要借助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等)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整个地球被划分为一个个三维网格点,在每个格点上不断迭代计算未来的天气状态。这类模型可以预测从几小时到十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变化

典型代表有美国的 GFS、欧洲的 ECMWF、中国的 GRAPES 模型等。

1.2 统计与机器学习模型 (Statistical / ML Models)

除了物理模型,现代天气预报也大量采用了统计学和机器学习方法尤其在短时预报、局地天气预测和误差修正方面非常有效。

这类模型通过分析大量历史气象数据,建立变量之间的经验关系,或者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如神经网络、时间序列模型、图神经网络等)来预测天气趋势。例如,机器学习可以用来预测未来某地是否会下雨、温度变化趋势,或者对数值模型的结果进行偏差校正,以提升准确性。

这类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灵活性高,特别适合数据丰富但物理建模困难的场景,或者用于增强传统模型的预测效果

2.0 天气是怎么被预测的?

  • 收集初始数据:卫星数据、雷达、气象站、气球、飞机、海洋浮标。变量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云层等
  • 数据同化(Data Assimilation)用数学方法(如 卡尔曼滤波、变分法)将观测数据“融合”进模型初始值,构建更准确的初始状态。
  • 数值模拟(Solving PDEs)使用超级计算机运行上述的微分方程模型。每隔几个小时或天运行一次,预测未来24小时到10天甚至更久的天气。
  • 后处理与修正:使用统计模型或机器学习对预测结果进行偏差校正。结合历史模式和局地地形等因素进行“微调”。
  • 结果发布与可视化生成天气图、降雨概率、风力等级等信息。推送给公众、航空公司、农民、政府防灾等部门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现代气象系统往往将它们结合使用,以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时效性。

————————————————————————–

【07/2025】| 7月更新 | EDURISES MICROLEARNING

欢迎回来!

  • 更新至2025年7月5日体验版有2,882道题,进阶版有10,706道题。进阶版的知识库总字数为626,366
  • 其中40%为双语(中文和英文)或纯中文内容,其余60%为纯英文内容

一题一道知识点,题题有收获。看到这了,不如去试一试思维训练应用题?